發布時間:2023-03-12 15:54:25
天貓在發布會上表示,力爭明年將天貓好房平臺交易總額(GTV)提升至2萬億元,這相當于2019年全國房地產銷售總額的八分之一。
截至目前,貝殼找房是國內最大的房屋平臺。其上市招股書披露,2019年共產生2.13萬億元的GTV。也就是說,剛成立的天貓好房已將目標對準貝殼。
2萬億,這相當于2019年全國房地產銷售總額的八分之一。
這也是剛成立的天貓好房提出的“小目標”。9月16日,阿里巴巴舉行戰略發布會,宣布與易居聯合,推出天貓好房平臺。天貓在發布會上表示,力爭明年將天貓好房平臺交易總額(GTV)提升至2萬億元。
“讓天下沒有難賣的房子。”天貓好房總經理盧維興表示。
截至目前,貝殼找房是國內最大的房屋平臺。其上市招股書披露,2019年共產生2.13萬億元的GTV。也就是說,剛成立的天貓好房已將目標對準貝殼。
天貓好房推出后,貝殼股價隨即下跌。昨日收盤數據顯示,貝殼股價跌幅為5.22%。
目前,國內新房年銷售體量約16萬億,去年貝殼新房業務GTV達7476億,占全部平臺交易總額的35%,占全國房地產銷售總額的4.6%。而隨著阿里進軍房地產行業,未來房地產銷售格局將如何改寫?
天貓進軍地產
為何獲得60家房企支持?
9月16日,阿里巴巴西溪總部的5號樓報告廳熱鬧非凡,大半個房地產圈的“大佬”現身,支持“天貓好房”發布。根據現場報道,有60位百強房企總裁到場支持。
其中,top10房企中,有碧桂園、萬科、融創、新城控股、華潤等五家到場。值得注意的是,傳統“恒碧萬融”四強房企中,唯獨恒大沒有到場參與。
據了解,今年疫情以來,恒大率先推廣“恒房通”線上銷售平臺,恒大總裁夏海鈞在中期業績會上表示,上半年“恒房通”帶來3500億銷售額,占上半年總銷售額的80%。
此外,到場央企中,僅華潤置地一家。其余的中海、保利等均未到場。
根據觀點指數統計,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累計值約16萬億元。其中,百強房企合計市場占有率約66%。
“天下苦貝殼久矣。”一位房企從業者表示。這樣形容雖然有些夸張,但多位業內人士指出,貝殼高企的傭金,讓不少開發商苦不堪言。
貝殼招股書顯示,近年來,貝殼新房經紀業務變現率穩步上升。其中2017年新房業務變現率為2.6%;2020年第一季度,貝殼新房業務變現率則提高到3%。
所謂變現率,是指營業收入與交易總額的比重。其中2019年,貝殼新房業務交易總額7476億元、營收203億元,變現率為2.7%。
由于貝殼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開發商支付的銷售傭金,因而變現率大致可以反映傭金水平。
“曾經房企利潤率高的時候,支付3個點傭金也不會很在乎;如今有些房企做一個項目凈利潤率只有6%左右,此時再被中介抽走3個點傭金,就很困難了。”上述房企人士表示。
隨著土地等成本的上升,房地產行業的毛利率正在呈下降趨勢。根據top30房企發布的中報統計,其中23家房企上半年毛利率下降。
但與此同時,由于“去庫存”的需要,房企不得不選擇同中介合作。截至2019年12月末,商品房待售面積4.98億平方米。
此外,監管部門近日為控制房企債務設置“三道紅線”政策,包括指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%;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%;現金短債比不得小于1倍。房企“回籠資金”的需求更加迫切。
一直以來,開發商在房產營銷中經常遇到直客觸達難、營銷成本高、對交易流程無法監控等問題。上述業內人士認為,貝殼的獲客能力正是房企看中的。
招股書顯示,截至2020年6月30日,貝殼共布局了中國103個城市,連接超過4.2萬房地產經紀門店,超過45.6萬經紀人。
2019年,貝殼平臺成交總額達21277億元,成為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、僅次于阿里的第二大商業平臺。
新房業務越來越成為貝殼找房的增收來源。2018年貝殼找房二手房交易服務實現營收為201.55億元人民幣,占總營收比重為70.35%;新房交易服務營收僅74.72億元,占比26.08%。
2019年,貝殼找房二手房交易和新房交易收入分別為246億元人民幣和202億元人民幣,二手房占總營收比重降至53.48%,新房營收占比則增長至43.91%。今年一季度,貝殼新房業務營收更是首次超越二手房。
今年以來,一些實力較強的房企選擇繞開“高傭金”的貝殼,自己搭建線上銷售平臺。恒大等房企推出“全民經紀人”模式,意欲搶回新房市場,降低銷售費用。
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“天貓好房”橫空出世,引來百余位房企老總捧場。
阿里進軍地產:
從財務投資到業務合作
阿里為何選擇此時進軍房地產?
事實上,這并非是阿里第一次投資房地產。2019年5月,阿里43億投資紅星美凱龍;隨后8月,紅星美凱龍成立美凱龍愛家,全面布局線下房產中介業務。
易居旗下有房友品牌,采用的是新房分發模式。不過,如果沒有阿里在業務方面的助力,易居顯然無法與貝殼抗衡。
財報顯示,2019年易居實現營收90.9億元。其中一手房代理業務方面,2019年全年錄得收入45.66億元,同比下降3.93%。
房地產數據及咨詢服務方面,易居2019年錄得收入9.78億元。房地產經紀網絡服務方面,去年收入為35.5億元。
對比之下,貝殼找房的新房分銷業務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,2019年新房業務營收從2018年74.72億元迅速升至202.74億元,占比逼近存量房業務,首次超過總營收的40%。
綜上可知,貝殼僅新房業務收入就超過了易居營收總額的2.2倍。而從市值來看,易居市值為151億港幣,而貝殼市值為684億美元,二者相差37倍。
與此同時,阿里一直在尋找好的進入機會。早在2018年易居在香港上市之際,阿里就以3.9億港元認購易居新股,成為易居的四大基石投資者之一。
阿里此前也賣過房,其中最知名的是各種法拍房。另外,阿里也嘗試過明星直播賣房。
今年7月31日,阿里與易居就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,將在房產交易、數字營銷等領域展開合作,組建合資公司,推出線上房產交易平臺,它將是唯一代表阿里在中國大陸從事房地產業的業務主體。
這一平臺便是“天貓好房”。彼時雙方表示,該平臺首期投資金額將達50億,阿里占股85%,易居占股15%
與騰訊投資貝殼找房不同的是,阿里此舉并非間接財務投資,而是直接進入房地產市場。
據悉,“天貓好房”平臺將推出獨立APP,雙方表示,該平臺首期投資達50億,阿里將占股85%,易居占股15%。
打開淘寶,可以看到已經出現了“天貓好房”板塊,目前,平臺已經入駐了碧桂園、中南置地等房地產企業。
天貓、京東、貝殼“三國殺”?
天貓并不是第一家進軍房地產市場的電商。早在2018年,京東便推出租房和二手房業務,為B端的中介公司提供服務。
今年5月,京東宣布上線京東房產自營店鋪,與房企中駿集團推出首個自營旗艦店。
所謂自營店鋪,就是京東為房企開設和運營的線上旗艦店。京東房產自營店鋪號稱看房、訂房、簽約等銷售環節都能在線上實現。
京東房產自營店鋪的盈利模式的核心是“掙差價”。
京東房產總經理曾伏虎曾表示,“一個產品在市場上賣100塊,開發商定80塊,剩下20元是我的毛利空間,我們可以投入廣告、宣傳、價格折扣和出特價品等一系列操作,最后賺中間差價。”
截至目前,京東房產尚無詳細數據公布。不過根據京東房產“開發商直營”一欄所列示的店鋪中,只有最早進駐的中駿,店鋪關注人數超百萬,達173.5萬人。其余各家關注人數均未超過10萬。
其中,京東綠地西南區域房產旗艦店關注人數1.2萬、融創北京區域房產旗艦店關注人數為9.5萬、旭輝西南房產旗艦店關注人數為2.8萬。且目前展示的房產商品中,尚無法獲得交易量、買家評價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貝殼找房在三者之中規模最大,其上市招股書披露,2019年其通過220多萬筆交易,產生2.13萬億元的GTV(平臺交易總額)。
對此,天貓好房表示,天貓好房會抓住機遇,力爭在明年將GTV提升至2萬億元。
天貓好房總經理盧維興表示,未來三年,天貓好房會把收到的所有錢全部補貼出去,對這個行業最大的敬畏不是進來先把錢收走了,而是退還給大家,先進入,先扶持,先學習。
如果按照貝殼目前的變現率水平計算,天貓未來三年“退還”的錢或將達1800億元。
但問題在于,作為動輒百萬的交易,房屋買賣能否由線上轉移到線下?
“越來越年輕的消費者是互聯網原住民,他們更加有決策力,甚至在很多高單價的決策領域。這讓未來房產實現在線化數字化成為必然趨勢。”天貓淘寶總裁蔣凡表示。
阿里與貝殼的戰爭已經打響。阿里、蘇寧易購、易居、樂居宣布將聯手打造今年首屆房產“雙11”。富力集團董事長李思廉稱,富力將拿出500億貨值,加入這次“百億補貼”狂歡。
上述地產行業人士總結稱:“貝殼的優勢在于連接大量線下門店和經紀人,這一優勢短時間內是難以被復制的;而天貓的優勢在于高新數字科技實力。因而天貓與貝殼之爭,也將是線下與線上兩種房屋銷售模式的斗爭。”
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,想了解更多關于淘寶代運營公司、福建淘寶代運營等內容,敬請關注火蝠電商官網。
本站部分文章及圖片來自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臺,版權歸原作者,如有侵權請聯系qq:1248031689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!